自20世纪80年代3D打印技术出现以来,40余年间它不断突破边界。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材料的出现,3D打印已经走入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珠宝设计…而今天,它最引人关注的舞台,是医疗健康。
科幻到现实,究竟有多远?一场会议让你看见最前沿的医疗创新
据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2025年9月17日报道,《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生物工作组生物制造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医工融合&医工转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会议审议并通过相关章程,完成首届专家委员会成员选举,正式组建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生物工作组生物制造专家委员会,并发布首届工作计划及2026年度规划,明确将以“破解技术瓶颈、推动成果落地、规范行业发展”为核心目标,为我国生物3D打印等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与临床转化提供“智囊”支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前院长祁佐良表示,“我国生物制造领域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革不仅牵动着产业链的升级迭代,更直接回应着亿万民众对“更安全、更精准、更个性化”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生物3D打印创新实践
从“细胞工厂”到个性化修复
聚焦生物3D打印在医疗场景的落地应用,记者从大会现场获悉,当前技术已在抗衰修复、组织再生、器官再造等多个方向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将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多维度变革。
一、临床探索
“细胞工厂”开辟抗衰与修复新路径
徐弢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徐弢教授团队介绍了基于自主开发的先进生物3D打印技术,成功构建出可稳定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细胞工厂”。这一突破性技术(3D打印ECM)能够高效产出包括完整结构胶原蛋白在内的多种抗衰老核心功能成分,兼具高生物活性与低免疫排斥,为抗衰和组织修复带来革命性方案。
二、器官再生
医工材料破解“鼻部修复”难题
安阳 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整形外科主任
聚焦“鼻部注射及组织工程材料再生创新研究”领域,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安阳团队通过生物3D打印技术,团队制造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材料,用于鼻部整形及修复,促进鼻部组织的再生,为鼻部整形手术带来了新的突破。
三、技术落地
打通“最后一公里”
黎冻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
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让每个患者都能受益。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黎冻认为,生物3D打印技术要真正惠及患者,必须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推进体系,实现从实验室到医院的规范化转化。
(1)建立多中心临床研究联盟,联合医学院校和优势科室,针对修复重建难题开展高质量前瞻性研究。
(2)制定临床操作和评估规范,从材料选择、打印操作到术后评估,建立覆盖全链条的临床规范,确保治疗安全性与疗效稳定性。
(3)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医学人才,推动技术在各大医院的应用,造福患者。
四、个性化医美
“技术+审美+人文”三重融合
黄金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随着医美需求增长,未来生物3D打印带来的个性化诊疗能力,亟需与“规范化、高品质”的服务理念结合,引导医美行业健康发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黄金龙提醒广大求美者,选择正规机构与专业医生是安全变美的前提,而一名优秀的整形医生需同时具备三大素养:扎实的临床技术、前沿的审美理念、深厚的人文关怀。
关于如何选择正规医生,黄金龙主任提出两点核心建议:(1)资质优先:确认医生是否持有合规的执业资质与专业认证,避免“黑医美”风险。(2)经验为王:了解医生在相关领域的实操案例与临床经历,优先选择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专家。
未来可期
在突破与探索中锚定方向
值得期待的是,在骨科植入物、颌面缺损修复、定制化假体等细分领域,生物3D打印技术已实现“成熟化落地”。通过精准匹配患者生理结构,这些技术正实实在在解决着患者的“治病之苦”,让“个性化医疗”从概念变为现实。
正如与会专家共识,生物3D打印以“个性化、精准化、快速化”的技术优势,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开辟了“无限可能”。随着医工融合的不断深化,这项技术将持续突破边界,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从不可能到可能”的惊喜。
本文地址:http://www.huanqiuyimei.com/xinwen/175.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环球医美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